当前位置:主页 > 商业资讯 >

全球快看点丨赤壁杜牧欣赏_杜牧赤壁赏析

发布时间: 2023-05-07 17:02:02 来源:互联网

1、赤壁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资料图片)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4、戟,古代兵器。

5、销:销蚀。

6、将:拿起。

7、磨洗:磨光洗净。

8、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东风:指火烧赤壁事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9、后任吴军大都督。

10、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11、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12、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13、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14、写作背景这首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15、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16、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17、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

18、有情有致。

19、鉴赏  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20、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1、”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22、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23、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24、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25、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26、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27、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8、”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29、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30、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31、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32、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

33、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

34、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

35、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36、艺术特色从艺术上看,人杜牧在前两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的常用手法,这就好比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前朝的人或事来写;还有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37、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作者介绍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38、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39、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40、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为您推荐